注册  |  登录

首页   /   时政动态   /   领域动态

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2020-10-26  浏览人数:

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徐 林


编者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发展十分重要。在“十四五”规划即将出台之际,中国生产力学会部分战略专家围绕“十四五”规划中一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中国的区域发展问题,是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分析,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候,城市化率应该会在80%左右。在80%的城市人口中,大概又会有80%以上的人口会分布在大概20个左右的大大小小的城市群或者都市圈地区,这是一种大的经济和人口分布格局。

如果在城市群地区或者都市圈地区能够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中国的主要人口分布就会在一个相对协调的一个空间范围里就业、居住、生活。城市化还是一个动力,要通过非农产业发展进一步减少农业和农村的人口之后,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才是补得起一种支持模式。

其实城市群的发展在特定时期内也是有重点的,也是有时序发展的。“十四五”或者未来10年,中国最主要的城市群其实就是4个,沿海三个,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另外就是西部地区的成渝城市群。

“十四五”时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环渤海湾大城市群,因为有辽宁、京津冀,还有山东半岛城市群,这个地区是中国北方发展条件最好、开放条件最好、商业文化相对最发达,而且各类创新要素最聚集的地区。

我国投资项目大多数都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还有一些,主要在京津地区。环渤海湾地区是有优势、有基础的。这个地区大城市的基础也非常好,有北京,有天津,山东有济南和青岛,东北还有沈阳大连,这样一种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构成的核心城市分布格局,相互辐射,相互支撑,如果再加上基础设施网络的进一步的改善和特殊政策的扶持和激励,这个地方应该成为中国北方吸纳各种发展要素最有吸引力的地区,而且也是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

(作者系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原司长、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

 

(责编:栗翘楚、孙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