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首页   /   时政动态   /   领域动态

顺应经济成长新阶段 打造全面发展新格局

2020-10-27  浏览人数:

顺应经济成长新阶段 打造全面发展新格局

孔泾源

编者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发展十分重要。在“十四五”规划即将出台之际,中国生产力学会部分战略专家围绕“十四五”规划中一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形成了重点内容和讨论成果。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也在抓紧制定“十四五”规划,只有准确地判断经济成长和产业进化的阶段性特点,才能做出符合国情世情的战略选择,因势利导地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认识经济成长、产业进化的发展阶段和总体趋势

一是我国正处在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中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潜力开始凸显出来,迅速发展的消费互联网,开始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升级。产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也是生产力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载体。产业互联网发展会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十四五”时期,要适应经济成长和产业进化的新趋势,进行相应的发展战略选择和生产力布局安排。

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由大到强、由国际跟跑者向并跑者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过去是一穷二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一直是在跟跑,现在开始逐步进入并跑、在一些领域出现领跑的现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上,以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和高质量发展为支点,着力推进城乡、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和强国目标;在三次产业层面,加快建设绿色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本、产品质量和科技研发应用强国;在基础设施层面,建设交通路网、信息网络、水利渠网、海洋航运、航空航天强国;在社会人文层面,建设文化教育、健康体育、生活品质、平衡发展、绿色生态、安全防务、民主法治强国。

三是我国开始进入国际竞争日趋复杂的历史时期。“十四五”时期,我国除国内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外,在国际关系上,已经进入国际竞争日趋复杂、大国博弈持续紧张时期,偶发性、突发性事件随时有可能发生。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产业发展

产业进化特点、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竞争环境,要求我国在“十四五”时期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过程,以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打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新格局。

一是顺应产业进化和经济成长新阶段的要求和趋势,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平台。我国产业进化的阶段与特点,表明“十四五”时期加快产业互联网发展不仅极为必要而且大有可为。在生产力发展进步的重大历史转折阶段,要利用老基建优势和新基建战略,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共享平台,创新产业门类和发展模式,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向各个产业加快渗透和深度融合。

二是以信息网络技术和生产物联体系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协同整合发展。如同消费互联网的初步发展迅速改变传统商贸服务业一样,“十四五”时期,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快改造各个产业门类,形成既千差万别、事无巨细又通用共享、无缝链接的产业互联网体系。

加快推进农业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改善农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物流条件,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先进技术改造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农产品及相关产业的生产物流能力、产品品质质量,品牌名牌价值。

国际间制造业技术变革和模式转型迫在眉睫,我国也有许多短板,关键是要加快传统制造业与人工智能、增量制造、信息物流等的深度融合,推动各个产业门类的信息物联改造,以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先机奠定强国建设基础。

三是以金融系统性开放提升国内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和资本全球化配置能力。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关键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汽车制造业以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行业,先后取消外资股比限制,QFII和RQFII也取消了投资额度限制,中国逐步成为全球最为开放的新兴市场经济体。

“十四五”时期,要继续以制度性开放推动基础产业、重点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和延续国际资本向我流动、深度融合以及双向流动、优化配置的资本全球化进程。

还要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与深化国内改革的关系。对外开放首先要加快国内改革、对内开发。当然,与改革开放相伴随的,要提高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保障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四是以新旧基建相互结合、加快融合,推动基础产业、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开放、提高生产生活性公共服务能力。经济领域中的广义公共品除规则、公平、安全等制度要素外,更直接的还有资源、网络等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生产要素。这些领域的市场适应性改革,既要符合市场公共品性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兼顾产业特性、技术规律和社会治理结构;既要进行错综复杂的体制改革创新和经济利益调整,又要构建稀缺要素、网络体系均衡配置机制和共享服务平台;既要对自然垄断业务进行商务营利模式创新,又要信守政府规制理念、政策和管理体制。

五是以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为重点,着力平衡地区、城乡乃至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要从经济成长和社会公平的双维度确立改革政策和发展战略,以持久有效的城乡发展政策和地区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帮扶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欠发达和环境损害严重地区,重点缓解发展不平衡问题。即便是先进生产力发展,也要关注其收入分配效应。因为技术进步既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也可以影响社会公平。

(作者系中国生产力学会战略专家、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原司长、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

 

(责编:栗翘楚、孙阳)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