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首页   /   时政动态   /   时政要闻

2021.1.25-1.29 一周领域动态新闻回顾

2021-02-02  浏览人数:

1、2021年01月25日证券日报  作者:孟珂

多层次资本市场协同发力 解中小企业融资之“困”

随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继落地,新三板改革稳步推进,一批发展潜力大、技术过硬的中小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平台获得了融资发展。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今年1月24日,2020年以来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股票发行融资金额合计3598.91亿元。其中今年以来,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股票发行融资金额合计314.68亿元。

2、2021年01月25日经济参考报

看好中国市场 外商投资新年火热布局

新年伊始,中国经济交出的“硬核”答卷和不断扩大开放的政策信号,进一步激发了外商投资对中国市场的预期。《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连日来,多地外商投资重大项目密集落地、火热动工,其中,全球研发中心、总部项目以及供应链运营中心等成为热点。受访企业纷纷表示,看好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韧性,看好中国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更看好中国开放决心所释放的利好,未来将把更多业务重心放在中国。

3、2021年01月26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记者 熊 丽

三重冲击下实现三个“率先” 中国经济这个“V”字了不起!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剧蔓延和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迅速复苏并实现强劲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于预期,走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V型曲线。这凸显了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和经济发展能力,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充沛动能。

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站上百万亿元新台阶,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剧蔓延和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迅速复苏并实现强劲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于预期,走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V型曲线。

4、2021年01月26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强势复苏态势开局 2021年我国外贸有望再创新高

疫情大考之年,我国进出口多项指标逆势破纪录,标注外贸发展的新高度。接下来走势如何?2021年中国外贸又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突破点和发力点在哪里?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

“成绩优异、来之不易,我们不但稳住了外贸基本盘,还稳住了基本盘中的核心。”梁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在他看来,过去的一年,我国外贸顶住了多重压力,创下数个历史新高,强势复苏的态势也将为2021年外贸进出口开好局。

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总额和国际市场份额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进口和出口总值均创历史新高,跨境电商增速达到31%……多个新高成为我国外贸逆势走强的新注解,也进一步巩固了我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

5、2021年01月27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记者 刘 慧

2020年进口首次超亿吨 大豆行业如何破困局

面对当前国内外大豆市场形势,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国际化思维、更加专业的资本化思维、更加科学的原产地思维,提升大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方面立足国内提高国产大豆自给率,一方面增强全球大豆供应链掌控能力以确保大豆进口。

根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10033万吨,首次超过1亿吨,较2019年进口增加1182万吨,刷新2017年进口9553万吨纪录。

我国大豆每年消费量高达1亿多吨,大豆产需缺口巨大,高度依赖进口。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疫情的巨大不确定性,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大豆稳定供应面临严峻考验。2020年,国产大豆产量和大豆进口量均创历史新高,保障了国内大豆供应安全,满足了市场对豆制品、豆油、豆粕的消费需求。

6、2021年01月27日证券日报  作者:刘琪

央行:2020年债券市场共发各类债券57.3万亿元

1月26日,央行发布2020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央行表示,2020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显著增长,现券交易量增加,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上行,市场投资者结构进一步多元化;货币市场利率显著下行,银行间货币市场交易量增加;利率衍生品成交量同比上升,互换及期货价格小幅下降;股票市场主要股指大幅上涨,两市成交金额显著增加。

从债券市场来看,发行规模显著增长。2020年,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57.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6.5%。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48.5万亿元,同比增长27.5%。截至2020年12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117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100.7万亿元。

7、2021年01月28日来源: 中国证券报  欧阳剑环 程竹

银保监会:大力打击非法金融及“无照驾驶”

加强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监管 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

中国银保监会1月27日消息,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26日召开。会议强调,2021年要加大对非法金融及“无照驾驶”打击力度。切实加强对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监管。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和保险营销体制转型变革。

8、2021年01月28日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IMF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中国经济复苏领先世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26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5%,相较去年10月的预测上调了0.3个百分点,并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4.2%。2021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将提速,但各国经济复苏进展不一且存在明显分化,中国经济复苏领先全球。

IMF预测,2021年发达经济体GDP将增长4.3%。其中,美国经济将增长5.8%,日本经济将增长3.1%,英国经济将增长4.5%,欧元区经济将增长4.2%,欧元区中的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经济将分别增长3.5%、5.5%、3.0%、5.9%。美国和日本的经济产出将在2021年下半年恢复到2019年底的水平。

202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GDP将增长6.3%。其中,东盟五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将增长5.2%,俄罗斯经济将增长3.0%,巴西经济将增长3.6%,南非经济将增长2.8%,中国经济将增长8.1%。IMF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强劲复苏态势,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二是为应对疫情加大了公共投资;三是央行提供了流动性支持。

9、2021年01月29日来源:新华网 

“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账本”有哪些看点?——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白景明

国家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021年,如何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账本”惠企利民有哪些新安排?财政运行会面临哪些挑战?围绕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白景明。

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精准有效、提质增效?

“精准有效”“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出了要求。

在白景明看来,积极的财政政策“精准有效”应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财政政策在发挥效用时,应把成本控制在低点;第二,财政政策要聚焦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第三,财政政策的发力点要落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的地方。

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如何理解?如何实现?

“提质增效,就是要在一定资金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少花钱,按质量办好事、多办事。”白景明说。

在他看来,要实现提质增效,一方面,要在财政支出上优化结构,把资金用在迫切需要解决的地方;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确保资金“用有所值”。

为应对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复苏,不少国家都出台了各具特点的财政刺激政策。中国的财政政策力度如何?

白景明表示,2020年,我国出台了提高赤字率、扩大专项债规模、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建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等多项财政政策。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的财政政策力度大,政策时效性强,统筹兼顾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为中国经济恢复向好提供助力。

“国家账本”惠企利民有何新安排?

作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着力点,2020年我国加大了减税降费力度,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2020年,我国减税降费规模预计达2.5万亿元,占GDP比重约为2.5%,这说明政府在‘切蛋糕’时把资金让给了企业和百姓,力度很大。”白景明说。

在他看来,2021年继续减税降费是必然趋势。今年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通过减税降费,继续“放水养鱼”,进一步稳住经济基本盘。

“今年减税降费的着力点还是要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帮助它们克服疫情影响,加足发展动力。”

2020年,我国创新性建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已明确,今年将继续坚持这一行之有效的做法,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安排。

“资金直达机制有必要也有条件扩大范围。”白景明表示,“一竿子插到底”的资金扩大范围、增加规模之后,可更好助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提升效率。

财政运行面临哪些挑战?

财政部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3.9%。财政运行是否面临挑战?

在白景明看来,去年我国财政收入同比减少,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经济运行受到冲击,带来财政收入下降;另一方面也有自我减收的因素,由于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主动放弃”了一些收入。

“中国的财政运行从全球范围来看是稳健的,基本支出是可以保证的。”白景明说,在采取了多项有力举措之后,基层市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财力是有保障的。展望2021年,随着经济不断恢复向好,财政收入的增速有望转正。

他表示,财政收支压力一直存在,原因在于支出需求是无限的,但财政收入是有限的。“我国财政收支矛盾是有的,但是相对而言的。这一矛盾来自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些都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推动。”

白景明认为,长期来看,应对人口老龄化,将会成为未来财政运行的一个挑战。中国财政支出结构未来应积极调整,更加向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险支出倾斜。“资金用在哪儿?就应用于解决短板问题,用于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

“十四五”财政领域有哪些新看点?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财政领域将会有哪些新看点?

在白景明看来,“十四五”的五年间,不少重要的财政改革推进可期。围绕进一步健全现代财政制度,应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间收入分配;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政策和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点支出上继续加力。

“此外,税制改革也将继续推进。”白景明表示,要围绕促进企业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的衔接协调,推动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