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首页   /   时政动态   /   时政要闻

2021.7.19-7.23 一周领域动态新闻回顾

2021-07-26  浏览人数:

1、2021年07月19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消费市场复苏势头持续增强——解读中国经济半年报(下)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13.9%,两年平均增长4.6%。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分析,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9%,我国经济内生动力逐步增强。

消费信心逐步恢复

国家统计局贸经司司长董礼华日前表示,上半年,消费市场复苏势头不断增强。商品零售增势良好,接触型消费加快回升,新兴业态增长势头不减。

新消费带动作用明显

展望下半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邹蕴涵告诉本报记者,在促消费政策发挥作用、新型消费激发新需求等有利因素的支撑下,消费将持续恢复,恢复速度有所加快,宏观经济供需不同步问题继续缓解。

着力消除制约因素

“当前,疫情影响仍在持续,三大问题制约复苏进度。”邹蕴涵认为,就业修复速度滞后于经济复苏、收入增速慢于经济增速、价格向下游传导速度超预期等问题持续影响消费复苏,需引起高度重视。


2、2021年07月20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一轮支持政策加码 绿色金融空间加速拓展

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助力,绿色金融发展迎来新一轮支持政策。近期,部委层面对绿色金融支持加码的政策信号密集释放,据了解,金融监管部门正加快完善绿色金融领域制度框架,绿色金融空间有望加速拓展。伴随着全国碳市场开启交易,业内预计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或将以绿色再贷款的形式出台。

近一段时间以来,监管层密集发声支持绿色金融发展。7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明确强调,发展绿色金融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之一。6月4日央行行长易纲在2021年Green Swan会议中称,央行正试图评估商业银行的绿色资产和棕色资产,未来或将根据资产的绿色程度考虑风险加权。同月,银保监会在“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推进会上强调,将健全规则标准,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金融领域制度框架。

此外,7月1日起,央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已正式实施,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正式纳入考核业务的覆盖范围,其评价结果将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等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


3、2021年07月21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本报记者:孙昌岳 刘 成

跨国公司为何对中国投资力度不减

青山连碧海,岛城聚远朋。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于7月15日至16日在青岛举办,来自全球390家世界500强企业和517家行业领军企业的领导人、1万余名各界宾朋线上线下齐聚这场“聚商融智 合作共赢”的国际盛会,共谋新合作、共启新篇章。

自2019年首届峰会举办以来,两年间,全球经济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百年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叠加,多边主义同单边主义激烈博弈。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届峰会的举办恰逢其时,不仅彰显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也将增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发展的信心。

相信中国价值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近年来,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速平稳上升,连续四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国。2020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达到1443.7亿美元,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信心不减、投资力度不减。中国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越来越多的跨国投资涌入中国寻求机会。

抢抓中国机遇

中国的吸引力,在于不断深化市场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近年来,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方向,中国改善营商环境的步伐在加快。8年时间,6次修订压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从190条缩减到目前的33条,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更是分别缩减至30条和27条,加快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完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给跨国公司带来了稳定的预期和重要的机遇。

坚定长期投资

自1980年批准第一批3家外商投资企业以来,截至2019年底,在华投资兴业的跨国公司已经突破100万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90余家在华投资。

从设立营销网络分支机构,到生产制造中心,再到研发中心、地区总部……跨国公司持续在华深耕,与中国本土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报告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发展环境日趋优化,中国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营造出开放、稳定、高效的合作空间。中国将长期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4、2021年07月22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稳投资再加力 新一轮重大项目冲锋号吹响

投资“半年报”彰显经济强劲新动能。2021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恢复,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高技术产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明显,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提速。《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下半年,稳投资将再加力,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已密集展开部署,加大补短板力度,合力扩大有效投资,吹响新一轮重大项目冲锋号。分析指出,下阶段,随着一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重大工程项目的部署实施和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稳步推进,投资料将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

投资稳定恢复  结构优化彰显新动能

2021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恢复,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高技术产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明显,彰显经济强劲新动能。

央地密集部署  重大工程项目加快落地

下半年,稳投资将再加力。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已密集展开部署,加大补短板力度,合力扩大有效投资,吹响新一轮重大项目冲锋号。

支持有力  投资料持续恢复性增长

分析指出,下阶段,随着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和财政支持力度加大,投资料将持续恢复性增长。


5、2021年07月23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以新理念引领中部地区新发展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发展阶段,我国中部地

区被赋予了新的战略定位、新的使命担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继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201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2016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2025年)》之后,中央层面对中部地区发展的又一重要指导文件。

作为我国重要的人口大区和经济腹地,中部六省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突破。2020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超2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由2006年的18.6%上升到21.9%。

《意见》提出,中部地区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着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实现上述目标,中部地区是有底气的。中部地区要素成本优势显著,区位及市场优势突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能源等要素资源较为充足;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拥有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陆港、空港众多,铁路、航空、水运发达。此外,中部地区还拥有4个自贸试验区、63个国家级经开区,以及产业转移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一批国家级开放平台,为加快形成内陆开放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始终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同性;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部;始终坚持开放发展,形成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始终坚持共享发展,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国内大循环不可或缺的关键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的战略节点,中部地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未来,中部地区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经济日报评论员)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