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首页  /  时政动态  /  时政要闻

2020.6.21-6.25 一周领域动态新闻回顾

2021-06-28  浏览人数:414

1、2021年06月21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金观平:谨防产能过剩抬头

新一轮产能过剩风险可能正在累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约谈了一季度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部分省区,要求加强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监管,把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坚决拿下来。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强调,要着力调结构,抑制高耗能项目。

现在,一些地方上马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冲动依然强烈。他们以扩大内需为名,大搞高耗能项目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但经济恢复并不均衡。其中,一个显著特征是工业率先回暖,上游强于下游,煤炭、钢铁、有色等行业有所恢复。特别是去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品种价格连创新高。数据显示,5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9%,涨幅为近年来新高。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同比上涨99.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上涨38.1%。这让一些企业对市场前景非常乐观,企盼重回过去资源价格一飞冲天的时候。

其二,我国已经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于是,有些地方把碳达峰当成“碳冲锋”,打的算盘是在碳达峰前尽可能多排一点,争取一个更大的峰值。

为此,对于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抬头和新一轮产能过剩风险的累积,应保持高度警惕,抬头便打,决不手软。同时逐步实施产业转移,合理有序释放先进产能,实现新旧产能有序接替,统筹考虑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集中度水平,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推动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2021年06月22日 来源:证券日报

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需加大政策供给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在即,专家认为,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加大政策供给。

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低碳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量占全国15%左右,是落实碳减排目标任务的重要责任主体。目前,碳交易试点的钢铁企业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碳试点地区的钢铁产能仅占全国16%左右。

从国际来看,全球钢材生产与消费失衡短期仍将延续,考虑到我国超过20%的国内实际碳排放是由其他国最终消费,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钢铁企业有动力将产能转移到碳容量较高、排放成本较低或者是尚未有降碳减排规划的海外地区,这种产能转移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转移了碳排放,还需要加强国际产能与技术合作,才能实现全球钢铁低碳转型。”

钢铁行业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大自上而下的政策供给: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目标分解,尽快将钢铁行业降碳行动方案落地,避免长期目标短期化,科学把握工作节奏;二是保障铁元素供应,鼓励废钢、钢坯原材料进口,鼓励电炉短流程炼钢产能置换;三是优化燃料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氢能炼钢等低碳技术提供政策支持;四是完善指标监测体系,将生产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统筹纳入产能约束机制,引导钢铁企业打造综合竞争力。


3、2021年06月23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多点支撑 国家区域协同创新高地加快崛起

随着我国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的实现,国家区域协调创新也驶入“快车道”。《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为形成国家高新区“一盘棋”的良好创新格局,相关部门正指导各国家高新区研究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在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方面,继本月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揭牌成立后,上海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拟将7月挂牌。京、沪、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东中西部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加快对接与合作。其中,以成渝为代表的中西部创新高地正快速崛起。

区域协同 科创中心多点开花

我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呈现加速态势。作为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三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日前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该中心坚持“共需、共建、共享、共治”理念,按照“一个核心团队、一套运行机制、一体化建设管理、一个创新体系”模式,探索建立一体化高效运行发展的新机制,加强区域创新资源统筹和共享利用,同时兼顾三省一市各自资源禀赋与基础优势,实现各扬所长的差异化协同发展。

高新园区成区域发展“领头雁”

高新园区正成为拉动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源。《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位于成都科学城内的成都超算中心,自2020年投运以来,一方面为四川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撑。同时在超算中心周边区域也聚集科技创新项目59个总投资超过1700亿元,聚集新经济企业超过一万家,为成渝地区乃至西部地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保障。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合力打造的数字产业新高地,四川省委确定的“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的核心载体。

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布局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在加快落地。以长三角创新中心为例,记者了解到,在任务布局上,该中心将按照“四个面向”要求,充分依托三省一市创新资源集聚、产业基础牢固、科教力量雄厚的优势,主要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领域,以及电子信息、新能源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


4、2021年06月24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部委地方年中密集调研把脉经济 纾困中小企业成重点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个部委就当前经济形势展开密集摸底,召开上半年经济运行会,不少地方也陆续召开经济运行监测调度会,在分析研判上半年经济形势的基础上,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从这些会议释放的信号看,当前国内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结构性分化仍在延续,需求持续恢复仍受到制约。稳定工业增长、进一步扩大内需、纾困中小企业等依旧是下一步稳经济的重中之重。

记者了解到,6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组织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召开座谈会,分析研判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并研判后期走势。相关协会和企业均认为当前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工业生产、投资、出口等指标继续较快增长,但局部疫情仍对当前经济运行有一定程度影响,仍需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好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此外,6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部分省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座谈会。会议强调,当前供需、行业、区域和企业之间的结构性分化仍在延续,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下游行业和中小企业的成本冲击持续显现,一些苗头性问题和风险隐患需要引起高度关注。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经济形势跟踪研判,重点对下半年工业增速走势、部分行业企业增收不增利、人民币汇率波动、芯片短缺、能耗约束对工业经济影响等问题开展深入分析。

地方也在紧锣密鼓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等,研判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并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5、2021年06月25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因地施策 地方版碳达峰路线图渐明

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地方版碳达峰路线图正加速浮出水面。浙江省日前印发《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提出具体的技术路线图和行动计划,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到2025年和2030年,高质量支撑浙江省先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已有上海、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十余省市提出在今年内出台碳排放达峰行动相关方案。从各地已披露的碳达峰方案设计思路来看,加大能耗“双控”工作力度仍是重头戏。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按照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要分别降低13.5%、18%。

国家发改委日前召开部分地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座谈会,会上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要求,各地夯实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尽快摸清本地区碳排放家底,因地制宜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参照国家“1+N”政策体系,加快构建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