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0 浏览人数:1020次
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力呈现“五级金字塔”格局
——《2020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力评价报告》发布
2020年,在经济结构转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周期下行以及国际经贸摩擦加剧等因素影响之下,我国经济运行明显承压。努力提升国家和城市竞争力、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性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基调。在此背景下,中央十分关注产业可持续发展,鼓励发挥金融等要素对市场主体的作用并强调风险防范。因此,亟需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对城市产业能级及市场主体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系统的评价及指引。
基于该背景,中国生产力学会循促委联合中科财金产业研究院、绿湾科技人工智能团队组成课题研究组,并由循促委胡德华主任担任组长,历时一年开展相关课题研究。2020年8月7日,“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力评价”研究课题专家评审会在京举行,来自清华、北大、社科院及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等相关部委,以及主流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担任课题评审专家,课题组提报的“城市产业发展力评价体系”和“企业动态风险评级模型”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填补了国内两个研究领域的空白。
图:评审组专家合影
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根据评审专家意见和建议,对研究成果进行完善,并发布《2020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力评价报告》。
五十强城市全国 GDP贡献率超50%
在《2020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力评价报告》中,研究组基于城市基本面、产业能级现状和产业发展潜力三大维度,11个方面,45项具体指标,创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方法,形成我国 657个设市城市产业发展力评价结果。
表:2020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力评价结果(部分)
从经济总量来看,产业发展力前五十城市2019年GDP合计51.8万亿,占到全国GDP总量的一半以上,是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力的最强阵营;从区域分布来看,呈现东部领先、沿海领跑、多点驱动、区域协同的特点;从城市层级构成来看,也反映出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许多新特征。
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力呈现“五级金字塔”格局
按照产业发展力评价结果,657个设市城市被划分成五级,分别是引领型城市(5个)、基石型城市(20个)、潜力型城市(35个)、机会型城市(100个)和追随型城市(497个),呈现“五级金字塔”格局。各类型城市具有不同的产业发展特征和城市发展驱动力。
图:“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力”金字塔模型
上海领跑,杭州首入,引领型城市各指标均衡、特点突出
由北上广深及杭州构成的引领型城市综合实力强,产业整体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产业创新能力强,对其它城市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其中,作为非一线城市的代表,杭州首次跻身第一梯队。杭州注重创新,“十三五”以来将产业发展重点转移到信息经济,以服务业优先、数字经济优先带动三产发展,城市整体产业发展力明显提升。从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引领型城市将通过创新驱动和资本驱动,跻身世界一流城市行列,并带动所在城市群的整体产业发展。
基石型城市占全国GDP总量1/4,区域经济发展领头羊效应明显
2019年,成都、苏州、武汉、南京、长沙、重庆等20个城市的GDP合计约占全国GDP总量的四分之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基石型城市中长三角城市云集,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长三角城市注重区域产业资源整合,加强要素共享和产业分工协作,协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产业体系。从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基石型城市将通过技术驱动和资源驱动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巩固其作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基石的核心地位,同时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以南昌、昆明、贵阳等为代表的潜力型城市,凭借政策驱动和资源驱动,充分利用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红利,科学规划城市产业发展结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以中山、海口、廊坊为代表的机会型城市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利用政策驱动和成本驱动,努力抓住“两新一建”等重大历史机遇,有望实现城市产业的突破性发展;以大同、鄂州、伊犁、儋州为代表的追随型城市,积极寻求政策驱动和领导力驱动,创造条件主动引入核心产业,实现产业能级的跃升。
分指标评价:城市产业发展各具特色
从产业集聚度、协调度、活力度、创新度等具体指标的表现来看,各城市呈现出鲜明的发展特征。
表: 2020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力评价——产业集聚度前二十
从产业聚集度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产业集聚度较高。现阶段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的重要方式,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以上海、杭州、苏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群和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代表的粤港澳大湾区均形成了规模大、层次高、实力强、数量多的产业集群,并迅速向周边扩散,形成了带状产业集群或集团式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反过来进一步提升了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能级。
表:2020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力评价——产业协调度前二十
从产业协调度来看,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产业发展协调度最高,长三角城市也实现了城市和产业的协调发展。其中,长沙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代表,近年来文创产业蓬勃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增加值占比持续提升,人均GDP在同类城市中持续多年领先,且长沙产业化和城镇化同步,产城融合度较好。
表:2020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力评价——产业开放度前二十
从产业开放度来看,沿海城市因地域优势而领先,但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航空、高铁等快速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内陆城市开放度也得到明显提升。近年来,成都积极打造高水平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26 条,亚蓉欧国际班列境外站点数拓展至26个,交通便利带动对外贸易持续繁荣。
表:2020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力评价——产业创新度前二十
从产业创新度来看,北上广深在科研实力和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遥遥领先,引领着我国产业创新方向;杭州、南京、合肥、西安、武汉等城市凭借科教实力和人才优势,也在不断的进行产业创新升级。
表:2020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力评价——产业活力度前二十
从产业活力度来看,杭州城市产业活力突出,人口、消费、投资、经济等各项增速指标都位居前列,特别是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速高达25%,说明杭州金融市场活跃,资本和创新双轮驱动对城市产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
表:2020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力评价——产业生态度前二十
从产业生态度来看,海南、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的产业生态度最高,内陆城市借助产业转型契机,在产业生态度提升方面也呈现出较好的表现。三亚以旅游业为主,基本无工业三废的排放,未来也将重点围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三大产业发展;在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咸宁关停沿江化工企业、加强城市三废治理,扎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为城市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城市格局正在重塑,市场主体需精准布局、合理把控风险
基于课题组对城市产业发展力评价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中国各城市间的产业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开放、沉淀与创新……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结果,赋予了当下城市不同的生命力,也奠定了城市的地位。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的灵魂,滋养出了城市千姿百态的外壳。在当下智能与创新的时代,产业发展水平成为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标识,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左右城市的兴衰。
结合社会化分工和城市发展规律,未来城市产业融合后可能的几种主要形态,即“均好的城市群、专业的都市圈、精而独特的中小城市” ,各种类型的城市都需要尽速确立自己在这一格局中的定位。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城市产业的培育、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地方政府从协同机制、资源配置方式、政府参与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企业,也必须要结合自身产业的特性与城市产业结构、状态,做出最合理的投资选择,实现城市布局的不断优化,真正把握城市产业化带来的机遇。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也要厘清城市产业竞争新格局,合理进行金融要素的配置,同时做好风险防范。
中国的产城融合时代,才刚刚开始;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持续转换,中国城市产业发展格局将拉开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