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浏览人数:595次
产教融合 城校互动 聚力低空经济
北京市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基地战略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政产学研协同打造京津冀低空经济新样板
2025年4月29日,北京市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基地战略签约仪式在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盛大举行。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进才,中国生产力学会战略专家、新闻发言人李溦,中国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秘书处主任张哲华,新能源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陈虹辰,北科昊月教育集团总裁、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周孟奎,北科昊月教育集团副总裁观茜文,北科昊月教育集团副总裁王枫,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苏维刚等双方领导及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培育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构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生态”展开深度交流。仪式由北科昊月教育集团副总裁朱维军主持。
政产协学研深度联动,锚定低空经济新赛道
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将在低空经济产业规划、示范基地建设、专项基金设立、核心技术攻关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旨在共同打造北京市低空经济示范样板,辐射带动京津冀区域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化发展,为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多维议程聚焦合作蓝图,政企校共话低空经济新未来
一、锚定战略定位,夯实合作根基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苏维刚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深耕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的高校,学校拥有八达岭校区的区位优势与“产教城融合”办学特色,未来将依托学科资源,在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支撑。“此次合作是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区域产业需求的重要实践。”
中国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张哲华介绍,中国生产力学会作为国家级智库平台,长期致力于推动农业、新能源与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产需对接。他强调,低空经济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极,双方合作将以“政策研究+产业落地+生态培育”为路径,助力北京市抢占低空经济发展先机。
二、四大合作亮点勾勒产业新图景
会上,新能源专委会低空经济研究院秘书长刘亚楠详细介绍北京市(北科)低空产业示范项目,明确四大核心合作方向:
1. 共建“北京市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示范基地”,聚焦低空交通、航空文旅、智慧空域管理等场景,打造集技术研发、企业孵化、示范应用(载具培训等)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
2. 设立北京市低空经济专项基金,通过“基金+产业”模式招引链主企业,培育低空装备制造、无人机应用等创新型企业,构建“研发—转化—产业化”全链条生态;
3. 抢抓政策红利,推进项目落地,依托北京市低空开放试点政策,联合申报国家级低空经济试点项目,推动低空观光等场景率先落地;
4. 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围绕低空经济标准体系、空域协同管理等关键领域攻关,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与政策支撑。
三、凝聚共识,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标杆
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张洋则表示,专委会将整合全国低空经济产业链资源,推动技术、资本、人才向北京(北科)低空经济示范基地集聚,构建一个串联上下游产业的低空经济生态。强化政策协同与资本运作,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平台,培育无人机制造、低空物流等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在应急救援、医疗救护、乡村振兴等领域应用。
北科昊月教育集团副总裁、八达岭校区经管委主任观茜文强调,八达岭校区将发挥毗邻北京城区的区位优势,在示范基地空间规划、配套服务等方面提供保障,助力项目快速落地见效。
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进才指出,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此次合作是“学会+职业院校+产业平台”的创新实践,期待双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经验”,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周孟奎表示,低空经济以低空空域为依托,涵盖无人机、通用航空、航空运动等业态,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赛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中国生产力学会作为国家级学术团体,长期深耕新质生产力研究;北京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北京市属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成果丰硕。双方此次携手,是落实国家战略、响应首都功能定位的关键举措。学校将以签约为起点,深化“产教融合、校协企合作”,在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共建、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专委会紧密协同,“为产业输送‘懂技术、会应用、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四、开启低空经济发展新征程
在全体参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双方代表签署《北京市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基地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定期沟通机制,确保合作事项有序推进。仪式最后,全体嘉宾合影留念,共同记录这一重要时刻。
携手共进,绘就低空经济发展蓝图
此次签约仪式的成功举行,标志着北京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迈出实质性一步。未来,双方将以示范基地为载体,聚焦“政策创新、技术突破、场景落地、生态构建”四大方向,全力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北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