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首页   /   学会工作

立足新发展格局 寻找解决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切入点——关于谋划渤海经济区战略新定位的建议(摘要)

2021-05-08  浏览人数:


立足新发展格局

寻找解决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切入点

——关于谋划渤海经济区战略新定位的建议

(摘要)


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判断,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的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为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而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具根本性。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一个基本任务就是立足国内寻找新的发展动力。从区域角度看,应当高度重视长江三角洲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和渤海经济区,这三个经济区人口占全国36%、GDP占全国55%,且人才、科技、金融、产业、城市化和区位等优势突出,经济活跃度和开放程度高,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动力源。

近些年来,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突出表现为东中西部差距缩小,南北差距扩大,并呈加速趋势。北方GDP所占比重由2012年的42.9%降到2019年的35.4%,南北差距扩大到建国70年来最高水平;前3年下降1.8个百分点,后4年下降了5.7个百分点。因此,解决南北发展失衡问题已成为关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关系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就此,中国生产力学会组织力量进行了半年多时间的研究,结论认为:渤海经济区是引领全国经济的重要动力源,渤海经济区一体化是解决我国南北失衡的切入点和总钥匙,应作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

一、渤海经济区的地位、优势和使命

渤海经济区(包括河北、山东、辽宁和北京、天津“三省两市”)相当时期内都是与长三角、珠三角相当的重要经济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多次对环渤海地区作出规划和布局,1996年《“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逐步形成7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其中包括环渤海综合经济圈;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加快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切实满足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期望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呼应长三角、珠三角开发开放。但由于多种原因,环渤海地区“十一五”开始逐渐落后了,特别是2012年以来,GDP占全国比重由24.6%降到18.2%,7年降低了6.4个百分点,年均近1个百分点;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比落后更多。表面看,这个区域观念比较保守,市场化程度低,开放度也相对较低,错过了新一轮产业升级的机遇;深入分析,关键是区域内没有形成优势互补、互动互联的一体化机制,基础设施区域关联不强,各地处于自组织主导的发展状态,甚至相互恶性竞争,从根本上制约了区域综合优势和各自比较优势的发挥。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形成新发展格局成为我国“打持久战”的长期战略选择。新形势促使我们重新认识渤海经济区的地位、优势和使命。第一,该区域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占全国18%左右,与长三角、珠三角在一个量级,市场内需和综合条件优于全国其他任何区域,有条件成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第三动力源。第二,该区域拥有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超大规模的城市群和都市圈,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国1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26%,基础支撑居全国前列,具备了生产要素集聚扩散的核心条件。第三,该区域科教人才资源得天独厚,本专科毕业生人数占全国19%,研发投入占全国25%,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24%,在创新发展上具有很大潜力。第四,该区域金融资源丰富,金融资产总量占全国45%,创业投资占全国1/3左右,A+H上市公司市值占全国41%,具备强大的投融资能力。第五,该区域是中国临海城市最集中、海洋文明集中度最高的三大区域之一,并且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经贸合作基础深厚,这对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格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第六,该区域横跨东中部和东北三大板块,处在北方枢杻地位,仍是北方经济的龙头和发动机,它的大发展必会极大带动北方经济发展振兴。

总之,新形势下渤海经济区具有巨大优势,但必须汲取以往经验教训,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一体化”建设上,促进资源要素在更大空间内自由流动、科学配置和合理循环;只要抓好“一体化”,就可以释放出巨大发展潜力,培育形成我国第三动力源,带动北方发展,缓解南北差距,有效支撑新发展格局。

二、渤海经济区一体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在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同时带动天津河北发展,进而促进环渤海地区发展。京津冀人才、科技、金融等优势得天独厚,必定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区域。同时也要看到,京津冀人口和GDP仅占全国8%左右,不足以承担带动整个北方经济、缩小南北发展差距的重任;谋划渤海经济区战略新定位,就是基于其两倍于京津冀的人口和经济体量,能够更有力地带动北方经济、缩小南北差距。另一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推进了5年,取得了重要成效,是渤海经济区一体化的先导和引领,也是未来推进一体化的基础和核心;而渤海经济区一体化的推进,也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之,渤海经济区一体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并联一体,构成新发展格局下带动北方发展的核心动力。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是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承接载体,重在发展高端产业为主的新型经济,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必定会成为渤海经济区独树一帜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推进渤海经济区一体化的基本设想

(一)核心思想:以“一体化”促进区域内要素在更大空间流动配置,发挥出各自比较优势和区域综合优势,释放出巨大要素优化配置效应和巨大发展潜力。

(二)“135”架构:“1”是以北京、天津、雄安新区、青岛、大连五市“京津青大雄”为核心层形成一个超大城市群,这是核心圈;“3”是分别以石家庄、济南、沈阳为中心的3个都市圈,这是紧密圈;“5”是覆盖京津冀鲁辽5省市的经济联动发展区。

(三)“七个一体化”:

一是综合交通一体化。这是渤海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要启动推进环渤海轨道交通建设,建设轨道上的经济区。加快烟台—大连跨海通道建设,打通胶东—辽东联系。理顺北京双枢纽机场、天津机场、正定机场和青岛、济南、沈阳、大连等机场功能定位,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整体谋划“青欧大陆桥”以及经辽宁-内蒙古-蒙古国-俄罗斯-波罗的海的综合运输大通道,构建欧亚第二条通道。

二是新基建一体化。这是渤海经济区一体化的重大机遇。要抓住新基建机遇,加强区域统筹规划,加快建设数字渤海经济区。统筹推进5G、大数据、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打造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生态,大力发展专业化应用服务。加快经济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港口功能互补互动一体化。渤海经济区有各类港口40个,同质化、两极化问题突出。要加强统筹协调,有针对性地明确港口功能,突出大连港、青岛港、天津港的枢纽港地位,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的世界级港口群。

四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渤海经济区海洋资源丰富,但海洋污染严重,自净功能差,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必须坚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第一,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合理有序利用,海洋经济发展要服从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统一规划,建立海洋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机制。

五是创新和人才流动一体化。这是渤海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优势。要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的经验,深入总结青岛经验,着力提升区域创新竞争力。深化环渤海区域高校科研机构改革合作,用好用活京津创新资源,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的资本市场,努力使渤海经济区成为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发源地。积极打造国际一流科学社区,建设若干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着力促进人力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区域间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探索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六是绿色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坚持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链群化的逻辑,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节能减排降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着力打造面向未来的高精尖产业集群,以数字化、绿色化为导向加快传统优势制造业提质升级,依托自贸区、产业园区等提升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水平。走内涵式新型城镇化道路,把节能、节水、节地,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作为基本遵循。

七是对外开放和营商环境建设一体化。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依托陆海统筹优势,加快陆海空国际大通道建设,构建东联日韩、西接欧亚大陆的东西互联互通大通道。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发区等为主体,打造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形成我国北方地区陆海并进、东西双向的开放格局。抓住RCEP协议签订机遇,深化与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主要国家或地区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有效支撑中日韩一体化。

四、几点建议

1、将渤海经济区一体化纳入国家区域战略,把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相关政策复制到渤海经济区。在“135”架构下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强有力推进一体化建设。

2、下决心启动烟台—大连海底隧道建设。这对推进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一体化具有重大意义,是渤海经济区一体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横跨英吉利海峡的英法海底隧道也是欧洲一体化的产物,纯私人投资建设,还能维持经营。建议借鉴英法海底隧道的经验,从战略高度果断决策,启动这一重大项目,这也可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动力。

3、成立包括天津港、青岛港、大连港在内的渤海港口集团。青岛港和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均居世界前十,大连港也是世界大港,整合后会产生巨大效益。辽宁、山东已经分别成立了辽宁港口集团和山东港口集团,取得了初步成效。站在渤海经济区一体化的高度,成立包括三大港在内的渤海港口集团,货物吞吐量将居世界第一,更重要的是可以整合资源、发挥综合优势,在区域一体化中发挥引领作用。

4、参照赋予上海浦东、深圳前海等地的政策,设立服务渤海经济区发展的自贸区。

5、成立由国务院领导同志牵头负责的渤海经济区发展协调委员会,使一体化建设功能落到实处。


(该文仅供学术交流,如需报告全文可与学会联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