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5 浏览人数:365次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2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4,按可比口径环比上升0.2点,连续3个月上升。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回升表明,2021年以来我国出台的多项金融支持政策成效显现。中国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首次突破50万亿元,为小微企业恢复发展提供了重大支撑。
多措并举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信心恢复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8个分行业指数中,升幅较大的为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工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在8个分项指数中,升幅较大的为宏观经济感受、综合经营和效益指数。特别是反映企业信心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为98.6,比2021年12月上升0.5点。
“随着各项助企纾困政策陆续落地见效,保供稳价等政策发力,能源、电力供应恢复以及大宗原材料价格回调,企业扩大生产积极性有所回升。同时,随着一些投资项目落地,投资需求有所释放。结构性信贷政策带动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疫情防控政策有力有效,加上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中小企业发展信心得以恢复。”马彬指出。
中国生产力学会秘书长王进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央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增长”成为2022年首要任务。这无疑为各项政策出台提供了重要指引,也对社会预期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给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中小企业发展依然面临多重挑战
马彬指出,虽然中小企业信心不断恢复,但是依然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市场预期有待提振。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供给约束虽有所改善,但需求不振仍制约经济恢复,市场预期偏弱,经济下行压力凸显,特别是一季度经济走势不容乐观。二是成本上升势头仍在延续。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调,但上下游行业和企业利润分化依然严峻,小微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下游,成本传导和议价能力差,加之疫情冲击,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时受到干扰,生存环境困难。三是资金紧张状况有所抬头。因拖欠账款情况多发,应收账款增加,流动资金不足和融资难仍困扰中小企业。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对的挑战包括观念认识依然落后,创新动力活力不足;融资问题依然严峻,创新资金投入不够;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偏弱;体制机制还不完善,高端创新人才资源匮乏;激励支持引导不够,创新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外部资源支撑不足,产业研发服务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协同不紧密,大中小企业融通有待深化;产权管理意识不强,产权保护力度还需加大。”王进才认为。
2022年中小微企业发展要重点关注两大方向
专家认为,在应对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上,中小企业大有可为。
从政策层面看,央行最新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落实好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
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程瑞对本报记者说,2022年中小微企业发展要重点关注两大方向:一是“稳”,中小市场主体要稳定优先,不盲目扩张、不激进跨界,妥善运用金融杠杆,积极响应政策指引,寻求稳定、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进”,中小市场主体要积极创新,抓住数字化方向,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中小企业有活力、有创新、有韧劲,能创造出新的需求,通过供给侧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供给,拉动新的需求,带动企业投资,带动就业机会和居民消费。
王进才认为,2022年中小企业发展应在十个方面发力:完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创新发展环境;集聚创新资源,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完善融资体系,加快构建多元化资本市场;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创新人才素养能力;完善服务体系,持续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鼓励知识创造,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放协同创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融入全球市场,全面开展国际创新合作交流;加快探索实践,全力打造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
马彬也表示,在应对三重压力上,中小企业应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人员资本投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和技能;加强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防范金融风险;提升科技水平,走专精特新之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通产业链堵点,强链固链稳链,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子勋)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